生物检测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,已在公共卫生、环境监测、食品安全、医疗诊断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。该技术通过系统分析生物样本中的特定成分或生物活性,能够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、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以及生物制品的质量安全。随着基因测序技术、免疫分析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,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已提升至纳克级,检测周期从传统数周缩短至实时监测,为人类应对新型传染病、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有力武器。
现代生物检测主要涵盖三大类检测项目:
1. 病原微生物检测:包括细菌总数、大肠菌群、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检测,新冠病毒、流感病毒等病毒鉴定,以及真菌毒素分析
2. 生物活性物质检测:涉及抗生素残留、农药代谢物、激素类物质等化学污染物的生物效应评估
3. 基因与分子检测:包含转基因成分筛查、癌症标志物检测、DNA指纹图谱分析等分子水平检测
现行生物检测技术主要采用四大方法体系:
• 培养法:通过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(如平板计数法),适用于常规菌落总数检测
• 免疫分析法:利用抗原-抗体特异性反应的ELISA检测、胶体金试纸条等,广泛应用于快速筛查
• 分子生物学检测:包括PCR扩增技术(实时荧光PCR/dPCR)、基因测序(NGS)等高精度检测手段
• 生物传感器技术:整合纳米材料与生物识别元件,实现实时在线监测(如葡萄糖生物传感器)
生物检测质量控制遵循严格的标准化体系:
1. ISO标准:ISO 16140微生物方法验证规范、ISO 21528食品中肠杆菌科检测标准
2. 美国EPA标准:EPA Method 1623隐孢子虫检测方法、EPA 600系列水质生物检测标准
3. 中国国标体系:GB 4789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系列标准、GB/T 27405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
4. CLSI指南: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发布的药敏试验执行标准M100系列
检测过程需严格实施空白对照、阳性对照、重复试验等质控措施,确保结果准确性控制在±15%误差范围内。